3月份的時候,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:未來3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突破50%。
第一次聽他這么說,你是什么感受?
是不是有點不信?

但現在還不到3個月,這個預測就變成了現實。
不得不說,王傳福是真懂車;更重要的是,這是終端用戶用行動投票。
1、上險量破50%,一點兒水分都沒有?
關于銷量、占有率、滲透率、增長率,在國內有很多不同的統計口徑,因此很多數據是有水分的。
4月份上半月,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突破50%,當時不少人還說,這個數據,沒有把各大廠商的庫存算進去,實際滲透率沒那么高。
而5月份第三周,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到16.8萬輛,滲透率達到了50.2%,這下,最后一點水分也沒有了。

這樣的“雙突破”證明,國內汽車市場正式進入新能源主導的時代,現在可以說,傳統燃油車是真的大勢已去。

其實,燃油車另外一個陣地也開始失守,那就是保值率。
不少人認為,新能源車型價格不穩定,電池更換成本高,因此保值率不如燃油車。但根據中汽協與精真估聯合發布的《2023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》,2023年二手車市場保值率呈現整體下滑趨勢,其中燃油車下滑幅度較大,新能源車型則相對穩定。
說白了,二手燃油車已經逐漸“沒人要”,市場價值正在快速下滑。
2、正式成為少數派,燃油車為何敗陣?
在中國之前,世界上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%的國家也不是沒有,挪威目前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2.4%。
但挪威體量太小,而中國卻是一個乘用車銷量常年維持在2000萬輛以上的超大型汽車市場,這里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%,對全球汽車行業都具有風向標的意義。
那么,傳統燃油車是怎么在中國敗陣的呢?今天就從我一名原車企工程師的視角來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問題。

首先,新能源車型產品性能領先,在用車成本、用車體驗、空間、動力、智能座艙、智能駕駛等方面,都超越了同價位的燃油車。
關于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技術上的優勢,我們團隊出版的《一本書看懂新能源汽車》、《一本書看懂智能網聯汽車》兩本書中有詳細介紹,感興趣的可以去關注一下。

其次,新能源車型的自身短板正在快速解決,續航焦慮有明顯緩解,激烈的價格戰之后,比亞迪等主流品牌也實現了“電比油低”。
除此之外,隨著銷量的提升,消費者此前對新能源車型的偏見也在快速消退。
2、燃油車何時會消失?
客觀來說,燃油車在短時間內消失的可能性并不大,因為中國市場容量太大,而消費者的需求也相當多樣化。
打個比方,以前的功能機,在智能手機普及十幾年之后依然存在,而且還有不錯的銷量。
燃油車也是這樣,在現階段,不少人還是更喜歡自己比較熟悉的燃油車。
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那就是國產燃油車的生命周期要比合資車更長。
原因很簡單,即便是把燃油車拿出來比,國產燃油車的整體性能也超過了合資燃油車。燃油車逐漸減少的過程,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向來“低配高價”的合資燃油車將率先出局。
結束語
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培育出了比亞迪這種年銷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世界冠軍,以后其它國產廠商的實力也會不斷增強,此前王傳福還有一個預言,那就是:國產汽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占比將突破70%,各位元芳你們覺得,這個預言會不會也變成現實?如果是,猜猜會是何時?